孟子 · 第十四卷 · 尽心下 · 第三十二节

· 孟子
孟子曰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君子之言也,不下带而道存焉。君子之守,修其身而天下平。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
拼音

所属合集

#孟子

译文

孟子说:“言语浅近但意旨深远的,是‘善言’;操持简约而恩泽博大的,是‘善道’。君子的言谈,讲的都是眼前的事,然而道却蕴含其中;君子的操守,从修养自身开始,进而使天下太平。人们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,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——要求他人的太多,而对自己的要求却很少。”

注释

指:意旨,意向。 施:恩惠。 不下带:古代注视人,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。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。带,腰带。 芸:同“耘”。

赏析

这段话很抽象,其要旨是讲君子的修养。 孟子指出,言语浅近而意旨深远的,是善言;操持简约而恩泽博大的,是善道。君子的言谈,讲的都是眼前的事,然而道却蕴含其中;君子的操守,从修身养性开始(守约),却可以平定天下(施博)。孟子是想要强调君子要首先修身养性,从自己做起,从眼前的事做起,从小事做起。 而有的人自家的田荒了,却认为人家的田没种好,帮人家耕耘田地。这就叫要求别人很严,而对自己很放松,这就是孟子诊断出的有些人的毛病。所以,正常的人应该先种自己的田,求实务本,然后才推己及人,正己而后正人,“修其身而天下平”。 “古人视不下于带,则带之上,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。举目前之近事,而至理存焉,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。”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指:同“旨”,意旨,意思。
  • 约:简约。
  • 施:施行。
  • 不下带:古代注视人,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。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。

翻译

孟子说:“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的,是善言;操守简约而施与广博的,是善道。君子的言语,说的都是眼前常见的事却蕴含着大道。君子的操守,修养自身却能使天下太平。人们的毛病往往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,要求他人很重,而用来要求自己的却很轻。”

赏析

这段话体现了孟子对于善言和善道的理解,强调真正的善言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贴近生活却有深刻内涵,善道是简约却能广泛施行的。同时指出君子应关注日常小事中的道理,通过自身修养来影响天下。还批判了人们常犯的只严格要求他人却对自己宽松的错误毛病。此节反映了孟子对为人处世、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智慧,对人们的品德提升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。

孟子

孟子,名轲,或字子舆,华夏族(汉族),邹(今山东邹城市)人。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。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后世追封孟子为“亚圣公”,尊称为“亚圣”,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《孟子》一书,属语录体散文集,是孟子的言论汇编,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。 ► 27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