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玄武禅师屋壁

· 杜甫
何年顾虎头,满壁画瀛州。 赤日石林气,青天江海流。 锡飞常近鹤,杯度不惊鸥。 似得庐山路,真随惠远游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千家诗

注释

玄武禅师屋:故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。 顾虎头:晋画家顾恺之。 满壁:一作「满座」。 瀛州:一作「沧州」。 江海:一作「江水」。 锡飞常近鹤:这是一个典故。梁时,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,二人皆有灵通,故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。道人放出鹤,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雲中。当鹤飞至山时,锡杖已先立于山上。梁武帝以其各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。 杯渡不惊鸥: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。昔有髙僧乘木杯渡海而来,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。 惠远:东晋时髙僧,住庐山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顾虎头:顾恺之,字虎头,东晋著名画家。
  • 瀛州:神话中的仙山,这里指壁画中的仙境。
  • 锡飞:指僧人飞锡杖,传说中僧人可以飞行的法器。
  • 杯度: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,指用杯子盛水,以此来比喻度化众生。
  • 惠远:东晋时期的高僧,这里指跟随惠远一起修行。

翻译

不知是哪一年,顾恺之在这里的墙壁上画满了仙境瀛州。 红日照耀下的石林,气息神秘,青天之下江海奔流不息。 僧人飞锡杖,与仙鹤相近,杯度修行,不惊扰水边的鸥鸟。 仿佛找到了通往庐山的道路,真心愿意跟随惠远高僧一同游历修行。

赏析

这首诗是杜甫题在玄武禅师屋壁上的作品,通过描绘壁画中的仙境和修行场景,表达了对高僧惠远的敬仰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。诗中“赤日石林气,青天江海流”描绘了壁画的壮丽景象,而“锡飞常近鹤,杯度不惊鸥”则展现了修行者的超凡脱俗。最后两句“似得庐山路,真随惠远游”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渴望和对惠远的追随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展现了杜甫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。

杜甫

杜甫

杜甫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老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巩县(今河南巩义)人。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备受推崇。759·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。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 ► 142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