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归
养无晨昏膳,隐无伏腊资。
遂求及亲禄,黾勉来京师。
薄俸未及亲,别家已经时。
冬积温席恋,春违采兰期。
夏至一阴生,稍稍夕漏迟。
块然抱愁者,长夜独先知。
悠悠乡关路,梦去身不随。
坐惜时节变,蝉鸣槐花枝。
拼音
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晨昏膳:早晚的饮食。
- 伏腊资:指四季祭祀和节日所需的食物或财物。
- 及亲禄:为了奉养亲人而追求官职的俸禄。
- 黾勉:努力,尽力。
- 京师:古代对首都的称呼,这里指长安。
- 薄俸:微薄的薪水。
- 采兰期:春天采摘兰草的时节,古人常以此寓意高雅的志趣。
- 夕漏:古代计时器,夜晚的滴漏声。
- 块然:孤独的样子。
- 悠悠:漫长,遥远。
- 梦去身不随:梦境中的回家之路,身体却无法跟随。
翻译
没有了早晚的精心照料,也没有了四季祭祀所需的财物。于是,我努力争取到能养活亲人的职位,来到了京城。微薄的薪水还未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就已离家很久。冬天,我对温暖的床席依恋不舍;春天,我错过了与家人共赏兰草的约定。夏天到来,夜晚的滴水声越来越慢,孤独的我仿佛提前感受到了长夜。遥望家乡的道路,梦境中虽然能回去,但身体却无法追随。看着季节的变化,听着槐树上的蝉鸣,心中充满感慨。
赏析
这首诗是白居易对仕途艰辛、远离家乡的深深感慨。诗人以个人的生活细节为线索,描述了为了家庭生计而不得不在京师辛勤工作的辛酸。他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未能及时尽孝的愧疚,以及对自然节气变化的敏感感受。通过“块然抱愁者,长夜独先知”,诗人将自己的孤独和忧愁寓于时间的流逝中,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沉。最后,“坐惜时节变,蝉鸣槐花枝”以景结情,既写出时光流转,又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怀念,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期待。整首诗语言朴素,情感真挚,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理。

白居易
白居易,字乐天,晚年又号香山居士,河南新郑(今郑州新郑)人,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。白园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。
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