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百咏

· 张淮
一捻残脂暗有神,至今猩血印来真。 莲清误得称君子,梅瘦虚曾化美人。 六曲阑前凝倦态,五纹茵上委芳尘。 若为得有韩湘术,四序常逢富贵春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牡丹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一捻残脂:形容牡丹花瓣上的红色,像是一抹残留的胭脂。
  • 猩血:猩猩的血,比喻鲜红色。
  • 莲清:莲花清雅。
  • 君子:指莲花,因其出淤泥而不染,常被比喻为君子。
  • 梅瘦:形容梅花清瘦。
  • 美人:指梅花,因其形态婀娜,常被比喻为美人。
  • 六曲阑:曲折的栏杆。
  • 五纹茵:华美的坐垫。
  • 韩湘术:指韩湘子的法术,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之一,传说中能施展法术。
  • 四序:四季。
  • 富贵春:指牡丹,因其花大色艳,常被视为富贵的象征。

翻译

牡丹花瓣上那一抹残留的胭脂,暗含着神秘的魅力,至今仍能看出其鲜红如猩猩之血的真实。莲花因其清雅而被误称为君子,梅花因其清瘦而被虚构为美人。牡丹在曲折的栏杆前似乎凝结了疲惫的姿态,在华美的坐垫上委身于芳香的尘埃。如果能够拥有韩湘子的法术,那么四季都将常逢如牡丹般富贵的春天。

赏析

这首作品赞美了牡丹的艳丽与神秘,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,突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。诗中“一捻残脂暗有神”形容牡丹花色的艳丽与神秘,而“猩血印来真”则进一步以猩猩之血比喻其鲜红色彩的真实与深邃。后文通过莲花与梅花的对比,强调了牡丹的富贵与华丽。结尾处借用韩湘子的法术,表达了希望四季都能如牡丹般富贵的愿望,充满了对牡丹的赞美与向往。

张淮

张淮,字景禹,号治斋。明武宗正德十二年(一五一七)进士。历官台州知府。事见清咸丰《顺德县志》卷一〇。 ► 35篇诗文

张淮的其他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