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赏析
陈寅恪曰:"疑是元和九年春之作"。"盖微之于役潭州,故有'船风'、'南行'及'洞庭湖水'之语也"(《元白诗笺证稿》)。元稹的悼亡诗非常有名。他的妻子韦丛与他共同生活了六年,年仅27岁就去世了。当时元稹31岁。他们夫妻感情甚笃,因而元稹悲伤不已,写了一些悼念亡妻的诗。他自谓"悼亡诗满旧屏风"(《答友封见赠》)。他在《叙诗寄乐天书》中说:"不幸少有伉俪之悲,抚存感往,成数十诗,取潘子'悼亡'为题"。
在他之前,中国作家的悼亡之作并不多,最优秀的只有晋人潘岳的《悼亡诗》。元稹继承了潘岳写一己之婚爱、伤悼之真情的传统,而在内容和艺术性方面则大大超过了潘诗。其后亦长期无人能继。只有苏轼的悼亡词《江城子》可以与之媲美。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释
- 烛暗:蜡烛昏暗。
- 船风:船上吹来的风。
- 独梦惊:独自在梦中惊醒。
- 频问:频繁地询问。
- 向南行:往南走。
- 觉来:醒来。
- 不语:不说话。
- 到明坐:坐到天亮。
- 洞庭湖: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位于湖南省。
翻译
蜡烛昏暗,船上风吹,我独自在梦中惊醒,梦中你频繁地问我是否要向南行。醒来后,我沉默不语,一直坐到天亮,整夜听着洞庭湖水声。
赏析
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夜晚的孤独与思念。通过“烛暗船风”和“洞庭湖水声”的描绘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。诗人在梦中与爱人对话,醒来后却只能独自面对长夜,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说的孤寂。

元稹
元稹,字微之,别字威明,唐洛阳人(今河南洛阳)。父元宽,母郑氏。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,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。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”。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”。
► 89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