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· 立秋

· 吴澄
立秋,七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秋,揫也。物于此而揫敛也。 凉风至【礼记作盲风至】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,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 白露降。大雨之后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,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。降示秋金之白色也。 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螀,蝉小而青紫者。马氏曰: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释

  • 揫(jiū):聚集,收敛。
  • 凄清:形容微寒。
  • 盲风:疾风,狂风。
  • 白露:秋天的露水。
  • 寒螀(jiāng):古书上说的一种蝉。

翻译

立秋,是七月的节气。立这个字的解释在春那里可以看到。秋,就是揫的意思。万物到这时就开始聚集收敛了。 凉风来了(《礼记》写作盲风来了)。西方那种凄清的风叫做凉风,气候变了而凉气开始变得肃杀。《周语》里说观测到火星出现而清凉的风告诫人们要防寒就是这样。 白露降下。下过大雨之后,清凉的风吹来,而天气下降,茫茫一片白色的景象,还没有凝结成珠,所以叫做白露。降下表明秋天五行属金的白色。 寒蝉鸣叫。寒蝉,《尔雅》中叫做寒螀,是那种身形小而颜色青紫的蝉。马融说:在暑天里生长的事物,它的声音发生变化了。

赏析

这段文字对立秋节气进行了详细的阐释。从“揫”解释秋的含义,强调万物开始收敛。描述了立秋的几种特征,如凉风至,说明了凉风的性质和由来;白露降,展现了这一现象的特点及背后的意义;寒蝉鸣则体现了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。文字简洁明了,生动地描绘了立秋的景象和氛围,让人们对立秋这个节气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,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节气变化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。

吴澄

吴澄

元抚州崇仁人,字幼清,晚字伯清。幼颖悟,既长,博通经传。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,还居草屋,学者称草庐先生。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,起至京师,寻以母老辞归。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,以疾去。武宗即位,召为国子监丞,升司业,迁翰林学士。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,修《英宗实录》,命总其事。实录成,复弃官归。四方士负笈来学者,常不下千数百人。少暇,即著书。有《易纂言》、《仪礼逸经传》、《礼记纂言》、《春秋纂言》、《吴文正集》等。 ► 126篇诗文